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西安旅游刘文忠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安旅游刘文忠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崇祯在位17年换了14名兵部尚书,你怎么理解?
大明朝亡了,有多少人至今还在惋惜,惋惜之余对大明末代皇帝崇祯给予了很多同情,但是这种同情,估计在当时是很难引起共鸣的,尤其是在遍地的农民起义军心中,崇祯就是个敲骨吸髓的榨油机,榨干了老百姓最后一滴血汗,却养了一大群脑满肠肥的贪官污吏。
崇祯是很节俭,也很勤政,每天累死累活,就想把大明王朝延续下去,这一点是很值得尊重的。 但是王朝更迭是要讲究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,并不是勤政节俭就能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,你做的越多,死得就越快,这里面有个能力问题,绵羊再努力,也打不过雄狮,治国理政,需要的是雄才伟略和包容四海的胸襟,而这两样,崇祯恰好没有。 所以说,不怕皇帝没才能,就怕皇帝瞎折腾。
细数明代的怠政皇帝,似乎比勤政皇帝还多,除了明太祖朱元璋、明成祖朱棣、明宣宗朱瞻基、明孝宗朱佑樘堪称劳模之外,明武宗朱厚照荒唐胡闹,明世宗朱厚熜一心炼丹,朱见深、朱载垕、朱常洛、朱由校几乎啥事都不管,明神宗朱翊钧更是二十八年不上朝,但是大明的国家机器一直正常运转,灭掉了倭寇,对外战争也全部取得了胜利,各地的造反也轻松被平定。
之所以皇帝不上朝而朝纲不乱,这得归功于崇祯的前辈创立的内阁制度——这是一个好制度,连清朝也一直沿用。这个制度实际就像一个现代化企业,董事长拥有产权,但是基本上不怎么参与具体经营,而是放权给职业经理人,也就是内阁辅臣、六部官员。
明代后期最大的失政,就是太监权力太大,收税他们来收、特务工作他们来做,就是军队作战,身经百战的将军也要听命于监军的太监。
崇祯刚开始是深知太监监军的危害的,所以他雷厉风行地撤回了所有的矿监、税监和监军,但是到了崇祯四年九月开始,大批崇祯的亲信太监纷纷外派,太监唐文征管京营、王坤管宣府、刘文忠管大同、刘允中管山西、王应朝管关宁、李奇管陕西茶马、吕直管海防,连京城九门也归司礼监右少监刘芳誉管,连正在跟李自成张献忠死磕的方面大帅曹文诏、左良玉、张应昌,也迎来了陈大朵、阎思印、谢文举、孙茂霖等监军太监。边关守将在军事一窍不通的太监监视下,根本就不能实施自己的战略构想,反而早请示晚汇报,太监不是瞎指挥就是逐级请示,等崇祯这个军事外行遥控指挥的命令传到前线,黄花菜都凉了。
崇祯恢复了不该恢复的太监监军制度,却一刀切掉了矿监税监,连工商税都不收了,这就有点脑残了:太监***,你可以派不***的文官武将去收呀,作为一国之君,怎么能因噎废食呢?
结果工商税和矿业税不收了,但是国家一直在打仗,国库缺钱了,就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民加税,于是真正该交税的富商大贾不交税,只在农民“鹭鸶腿上劈精肉”,把农民都逼得种不起地,最后干脆造了反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安旅游刘文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西安旅游刘文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