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左宗棠新疆旅游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左宗棠新疆旅游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左宗棠在新疆题的四个字?
减员增效。新疆是由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的清军收复的,他就专职收复新疆兵的问题,只说了四个字,四个字叫“减员增效”。
英俄两国对中亚虎视眈眈,为何会坐视左宗棠收复新疆?
英俄觊觎中亚,并不是大军入侵,而是代理人战争,逐步的进行。左宗棠帅军西征时,打击的是叛乱分子,并没有和英俄交火,它们也没有能力和左宗棠大军开战。***如不是清廷签订条约,从法律程序上割让了那些净土,光凭入侵,他们还真够呛能占领那么多领土。
左宗棠收复新疆,曾纪泽要回伊犁,都犹如“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,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。”这在维护我国领土完整的历史上是重要的一笔。
当时清末财力有限,海防、塞防只能选一个,大多数人都选择海防,只有左宗棠等少数人认为,新疆虽然遥远,但也是大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一方面这是左宗棠的家国情怀,早年的左宗棠虽然没有考上进士,但是他的名声却早已远播,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与举人左宗棠结为亲家,就连当时名满天下的林则徐也曾和左宗棠在船上有过一次交谈,林则徐看出左宗棠将来必成大器,所以就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交给了左宗棠,那就是新疆虽远在边陲,但万万不可丢弃。另一方面,左宗棠自负大才,自比诸葛亮,但是当时平定太平天国这样一个天字一号大功让曾国藩领了,现在收复新疆的功劳自然当仁不让了,或多或少都有瑜亮情节在里面。
于是左宗棠就写了一份类似于《出师表》一样的奏疏,上奏慈禧,感动了恭亲王,也感动了慈禧,于是左宗棠就在年近古稀之际带兵进疆。
当时新疆主要是俄国的代理人阿古柏在作乱,为迅速打败阿古柏,粉碎英俄认为清军无力收回新疆的传言,同时增强清王朝的信心,左宗棠定下“先北后南,缓进急战”的策略,1876年8月,北疆收复,西征首战告捷,沉重打击了阿古柏的势力,并进一步巩固了左宗棠获得的信任和支持。
俄国人自然不愿意放弃在新疆的利益,在谈判桌上阴险狡***的崇厚,签订了一个《里瓦吉亚条约》,等于还没有打仗,就签订了割让土地的条约,于是清***又派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赴俄,曾纪泽舌战群毛,同时左宗棠抬棺进疆,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,战死疆场。这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姿态,在左宗棠这样一种军事备战的支持下,曾纪泽通过外交斗争,终于修改了条约,争回来了一些权益,维护了中国民族的领土完整。
1876年4月,左宗棠正式发兵新疆。由于准备充分,清军进展顺利,9月份就完全荡平了北疆。
1877年4月,清军南下。经过7个月的作战,到次年一月,清军收复了最后一座城和田,西征战事结束。
从正式出兵到战事结束,左宗棠用了一年多时间即收复了新疆。在这期间,英国和俄国也正在向中亚扩张,他们和占据新疆的阿古柏***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无论如何,他们是不可能坐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。只不过,英俄当时的反应不一样。
1864年,新疆发生民乱,南疆各城自立。占据喀什的司迪尔为了树立威信,派人前往浩罕迎回大和卓的曾孙“圣裔”布素鲁克,立为傀儡。浩罕将军阿古柏带了少数人护送布素鲁克前往喀什。
布素鲁克不甘心做傀儡,一到喀什,便和阿古柏合谋,将司迪尔赶出了喀什。不过大权很快落入阿古柏手中。
1867年,阿古柏占据了整个南疆,将布素鲁克打发到麦加去朝觐,自封为洪福之王,建立了洪福汗国。
就在阿古柏入疆的同时,俄国也开始了对浩罕的入侵。1868年,浩罕沦为沙俄的保护国。
沙俄要求和阿古柏通商,他们一开始认为阿古柏占据南疆有利于自己,可以获得一个新的贸易市场,而且由于地形因素,喀喇昆仑山脉可以阻挡英国人进入。
可阿古柏不是这么想的,他目睹了沙俄在中亚的所作所为,而且亲自和沙俄打过仗。他预感到自己的洪福汗国会成为下一个浩罕,拒绝了俄国的要求,并谋求英国的支持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左宗棠新疆旅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左宗棠新疆旅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