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北京奥运会旅游收入下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北京奥运会旅游收入下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当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花三千亿,如今13年过去了到底是赔还是赚?
看你处在什么层次和什么角度看问题了。从上帝的视角看问题,天下无债。从国家层次看问题,只赚不赔,赚到国际影响,国家进步。从北京***的角度看问题,大赚,城市建设迅速发展。从北京市民的视角看问题,也赚,城市漂亮,感觉也爽。全国人民也没有哪个感觉亏的。世界上本无赚和赔,只是你的心态问题。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你到了北京,去了奥运场馆看看就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。北京的基础设施就在哪里放着,一天到晚的游客接连不断,对全国人民的鼓舞是在别的地方用金钱也买不来的。再说这些场馆地铁等基础设施的运营,解决多少就业问题,你说是赚是赔呢?
2008年当时世界大背景下,中国承办夏季奥运会赚钱不赚钱不在讨论范围内,钱不是问题,奥运会后我去“鸟巢”“水立方”看了一下,门票费挺高。拍照留念,仅此而已!第二次有人给我钱让我去“鸟巢,水立方”我都不会去的[捂脸]
东京奥运损失或超1500亿日元,到底损失在哪儿?
东京奥运昨天官宣,不接待国外观众,为此,有经济学家推测,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损失超过15亿美元,大约100亿人民币左右,按这样的汇率计算,约等于1600亿日元。
有很多网友疑问,奥运会不接待外国观众,为何损失那么多呢?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,没有外国观众光顾,日本的旅游、门票收入大大缩水,这是第一层损失,第二层损失则是:赞助商不愿意出钱提供赞助,因为没有观众,起不到推广的作用,企业肯定不愿意出钱去投放广告,这部分的损失会非常大。
第三层损失:电视画面转播权费用损失,现场没有观众,这样的比赛气氛本身就不对,那各国的电视画面转播权费用肯定也不能定太高,否则,没有电视台愿意转播了,收益更加低。
维护场馆的运营费用,接待运动员、教练员,各国的随行官员,吃、住、行、都得***出资,这些费用数目可不少呢?网友可以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子,开幕式焰火表演大约花掉100亿人民币左右,这样一算,如果没有赞助商出钱,日本东京奥运会损失惨重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本?
08北京奥运会中国支出达到193.43亿元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,北京奥组委收入达到205亿元,较预算增加8亿元,支出将达到193.43亿元,较预算略有增加,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北京市的城市建设,促进北京的社会经济将向更加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。奥运会带动通过调整和优化房地产投资与建设结构,增加面向工薪阶层的房屋供应量,使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,并拉动了经济增长。
本次北京冬奥会场边好像没有广告,不知道为什么?
《奥林匹克***》“清洁场馆”原则规定,奥运会期间,处在观众、注册人员以及电视和摄像镜头视野之内的所有建筑物、设施和区域,都不应该出现不符合奥运会环境氛围的商业性广告或其他信息。也就是说,你在奥运比赛现场肉眼所及的区域,以及通过转播画面看到的任何区域内,都不允许出现商业性的品牌或广告。这个原则是所有奥运主办城市都必须遵守的。
两大原因
在体育赛事商业化的今天,为什么奥运赛场没有赛场广告,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?
第一,没有赛场广告是一个噱头和卖点。目前国际顶尖体育赛事赛场周边,只有奥运会和温网等极少数赛事没有广告。温网有自己的历史和惯例,并且一直沿袭。如温网的主色调是绿色和紫色调。球员从1963年起必须穿白色球衣参赛。在球场广告方面,温网有赞助商,但是场地内是没有广告牌位置留给赞助商的。就奥运会而言,有数据表明,奥运会五环标志的认知度为75%,仅次于红十字。这显然和赛场仅仅只有五环标志有关。国际奥委会坚持这种赛场无广告原则,事实上是一种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标榜和宣示,也可以说是一种噱头和卖点。
第二,少就是好(Simple Is The Best)。奥运会有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,在商业运营方面也有诸多实践案例,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运营标准,有的甚至成为行业基本规范。奥运会赛场通过这种“清洁原则”使得媒体和现场观众聚焦奥运会本身,没有让现场广告喧宾夺主,极大地传播了奥运会,塑造了奥林匹克运动这个品牌。通过奥运这个平台,国际奥委会吸引TOP赞助商,举办城市组委会则吸引3个不同层次的赞助商。国际奥委会通过赛场的“清洁运动”外加对赞助商权利的严格保护,有效地吸引了高端客户。这些赞助商借助奥运正面、积极形象和优质性、高端性,来塑造企业品牌。就TOP***赞助商而言,他们享有在全球范围内产品、技术、服务类别的排他权利。这种类别的排他权利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(地区)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签订协议的方式在各国和地区得到保障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奥运会旅游收入下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北京奥运会旅游收入下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